12月份以来,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多发。国家气象中心表示,12月14~16日左右,冷空气间隙还会出现雾霾。PM2.5频频爆表,口罩成了必需装备,《生命时报》邀请相关专家告诉你,雾霾天咋戴口罩才有用。
近日微信朋友圈有个非常火的测试。材料:PM2.5检测仪1台、口罩过滤效率检测装置1台、常见防霾口罩6款。检测环境:室内PM2.5数值 151μg/m3。原理:通电后,风机转动时带动气体向下流动,依次将口罩用橡皮筋套在入风口,在风机的作用下,气体透过口罩从入风口进入测量腔中,分别 测量通电前PM2.5浓度和口罩过滤后的PM2.5浓度。结果:不带呼吸阀门口罩过滤效果最好,PM2.5过滤率可达96.5%;一次性医用护理口罩的仅 为47.1%;棉布口罩效果最差,只有17.3%。两位专家均表示,测试原理有一定科学性,过程和数据都很具体。口罩确实能过滤空气,但要合理选择及正确 使用。
防霾功效有高低
专业PM2.5口罩
推荐指数★★★★★
关注肺部健康的人偏爱这种口罩。专业PM2.5口罩分为带气阀和不带气阀两种,并标有N、KN等标识,N95指对小于2.5微米颗粒的捕获能力为 95%;KN90则是捕获能力为90%。这类口罩防护能力强,值得首选。带阀口罩呼气阻力要低,佩戴更为舒适一些;而不带阀的口罩密闭性强,阻挡 PM2.5效果更为显著。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,建议尽量选择带气阀口罩。
带滤片的棉布口罩
推荐指数★★★
很多人佩戴口罩时,既想防霾,又想保暖,通常会选择带有PM2.5滤片的棉布口罩。但带滤片的棉布口罩整体功能一般,与脸部密合性相对较差,吸气时空气会趁机不经过滤直接从口罩周围漏进去,即使滤片效果再好,作用也不大,防霾效果稍微逊色。
医用一次性口罩
推荐指数★★
医护人员戴的比较多,手术过程要求无菌,医用口罩可防止医生呼气或说话产生的飞沫污染手术创面。但口罩密合性较低,只能隔离大颗粒物和病菌,防霾效果有限。此外,价格较为便宜的普通一次性口罩,相对较薄,通常在流感高发时使用,可防止交叉感染,但对PM2.5防护微弱。
普通棉布口罩
推荐指数 ★
小孩和老年人比较偏爱这种口罩,认为能挡冷空气,还隔离了脏空气。但这类口罩大多采用化纤面料,针织孔隙较大,只能抵挡一些煤烟和沙尘,冬季保暖还行,但对PM2.5几乎没有作用,属于防霾口罩的“垫底者”。
五个错误要避免
每天查看雾霾指数应成为必修课。彭应登提醒,空气湿度低于90%且PM2.5的浓度大于200μg/m3时,外出应戴口罩,注意避免下面5个错:
口罩戴得不够紧。污 染的空气一旦从鼻翼两侧和周围的空隙进入口鼻,口罩就失去了防护作用。正确的佩戴方法是:首先,双手平拉口罩,将两侧松紧带分别卡在左右耳后;其次,将口 罩调整到与面部合适的位置;第三,双手食指及中指由中央顶部向两旁同时按压鼻夹,直至紧贴鼻梁;最后,双手抚摸口罩在鼻端、面颊和下巴的位置,注意是否贴 合,可佩戴后深呼吸几次,若感觉四周漏气、呼吸时阻力增大等,应重新调整或更换。摘戴口罩时不要碰口罩内侧。
公共场所完全不戴。一些空间密闭公共场所如公交、地铁、商场等,人流量大,会存在大颗粒灰尘和病菌,建议坚持佩戴。同时条件允许,建议在家中放置空气净化器。还有人从办公楼到食堂、家中到地铁站等短时间就图省事不戴口罩。或许偶尔几次无所谓,时间长了,还是有一定风险。
一味追求防护效果。有人说,套在头上的口罩比挂耳朵上的防护效果好。专家表示,这种口罩密闭性确实更胜一筹,但更适合锅炉工、化工厂等危险作业时使用,日常防霾有些夸张,尤其是孕妇、小孩和有呼吸系统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,不建议戴此种口罩。
长时间佩戴。密闭性较好的口罩长时间佩戴,会影响呼吸功能,易让人产生胸闷等不适,还可能导致鼻腔黏膜抵抗力下降。佩戴最好不要超过2个小时,半小时左右就应摘下来换换气。此外,在摘戴过程中,尽量不要将口罩内层裸露在外,接触外界脏空气,降低口罩寿命。
咳嗽、喷嚏不摘口罩。咳嗽或打喷嚏时,呼出的大量热气和唾液会弄湿口罩,其阻隔病菌的作用会降低,防护性变差。建议将口罩摘下,咳嗽或喷嚏后再佩戴。
勤洗勤换多暴晒
不同类型口罩,换洗频率不同。若同一个口罩一戴好几天,易造成二次污染。当感觉口罩有异味、外面沾满灰尘或变形,就要换口罩了。一般情况下,专业性 PM2.5口罩,使用两三天后尽量更换新的;PM2.5滤片口罩的滤片上如果出现污点或变黑,应立刻更换;一次性口罩不要重复使用,重雾霾最好每4小时更 换一次;普通棉布口罩,应每日清洗一次,洗前先用热水烫几分钟,洗后尽量阳光下暴晒消毒。
裸放或混放。摘下口罩随手放包里或兜里,会与钱包、钥匙等杂物混放致使沾染细菌,污染口罩。正确方法:戴完后应先将口罩折叠好,折叠时将贴近口鼻的一面叠在里面,将口罩放进干净袋子里,最后再放入包内或口袋里。